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全球图书副总裁阿尼尔·尚迪指出,这部著作具有开创性,它是对世界各国教育体系复杂图景的一场巡礼。借由本书,读者可以看到不同法律制度及其支撑下的教育的多样性★★★■,了解全球教育治理中的机遇与挑战。在本书的指引下,全球政策制定者、实践工作者将共同努力继续建设包容、公平◆◆◆★、高效的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发友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世界各国教育法律体系研究》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出版社对外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的最新成果★★★■■,也是与施普林格出版社长期紧密合作的美好见证★★。这部著作由18个国家的25位资深教育法学专家撰稿★■■■,对各国教育法律体系的历史、现状与趋势进行了深入论述。该著作为读者把握各国教育法律最新进展和教育法治发展趋势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对各国教育立法★■■◆★、司法实践和教育法学理论体系建设也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作为世界上受教育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依法治国,已经建成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并将教育法典编撰列入立法规划■■。我们非常愿意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的教育法律体系建设成就■◆,也希望通过广泛的国际比较研究,学习其他国家推进教育立法的宝贵经验。
《世界各国教育法律体系研究》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马雷军副研究员与美国著名教育法学家查尔斯·罗素(Charles J◆◆. Russo)教授共同策划,对6个大洲共18个国家的教育法律体系的历史与现状进行跨学科的深入考察。马雷军副研究员回顾了本书的编写历程◆★◆◆★★。他指出,各国教育法学研究在核心概念■★■◆■■、逻辑起点★■★◆、分析框架等维度上存在不同,也呈现出不同面貌。同时★■◆■★◆,各国教育立法也面临着共同的问题★★★,体现出通过法律维护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数字化和终身学习变革等共同趋势。本书通过国际比较◆★◆,为读者提供了从多维视角看待教育法律的差异和共性,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制度间交流与借鉴的桥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于发友◆◆■,教育科学出版社董事长、社长郑豪杰■★◆■◆◆,施普林格·自然全球图书副总裁阿尼尔·尚迪(Anil Chandy)◆■,《世界各国教育法律体系研究》主编之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马雷军等出席活动,共同为新书揭幕。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小新)6月20日,教育科学出版社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合作出版的《世界各国教育法律体系研究》英文版在第30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正式发布。